当前位置: 焊机 >> 焊机资源 >> 以梦为马写青春中工网
来源:中工网
6月1日上午8时,在淮北矿业集团铁运处临涣机辆段修车车间,检点锤不间断地敲击车辆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身着蓝色工作服的李成根眉头微微紧锁,全神贯注地盯着待修车辆,只见他时而弯身查看车底,时而叮嘱职工修车安全注意事项。这个年轻人平时话语不多,但一提起修车,马上侃侃而谈。他就是临涣机辆段修车车间主任李成根。今年5月,李成根获得淮北矿业集团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精心,提升检修服务
年,李成根从重庆理工大学毕业后,主动放弃杭州一国企的签约,回到家乡成为淮北矿业集团铁运处一名职工。他说:“我是‘煤二代’,小时候最快乐的事就是和小伙伴一起看着火车在铁路线上驰骋。回到熟悉的家乡工作,对我而言是一种传承。”
虽然大学学的是车辆工程专业,但是在工作之初,看到车辆繁多的零部件及修程标准,李成根还是感受到了书本知识和工作实践的差距。白天,他在工作中遇到不懂的,向技术骨干学习,向现场的带班师傅请教;晚上,李成根再对照书本知识,反复琢磨,反复试验。渐渐地,他的工作能力有了大幅提升。年,李成根因工作出色,成为临涣机辆段修车车间主任。
铁运处临涣机辆段修车车间被职工称为车辆“4S”店,担负淮北矿业集团南部矿区辆自备货运车辆的大修、段修、辅修的定期检修和临修工作。李成根将“望、闻、问、切”的四字诀引入车辆技检中进行归纳提炼,不断完善、思索、总结和校验。
“望”即“观气色”,检查车辆配件是否有变形、裂纹、超限等异常情况,做到“眼到、心到”;“闻”即“用耳听”,用以检查车辆轴承是否有异音、制动管系是否有漏泄、螺栓是否有松动等故障;“问”即“问症状”,询问预检、验收工作人员,做到第一时间知晓并处理故障;“切”指“摸脉象”,用手检查配件安装状态、焊修效果等。他每年经手车辆不下辆,用过硬的技术和辛勤的汗水,保障了车辆技术状态完好。
创新,在一线发光
“干修车,就要坚持技术攻关,大胆开展创新,让设备发挥更好的效能。”这是李成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李成根主持了对K18DFK车辆空气制动系统的改造,大大提高了车辆制动效能;为满足环保和防雨要求,参与K车电动篷布装置改造,即将在全段范围内大批量加装并投入使用;利用废旧单车实验器改造成为“K车车门风控自卸装置地面试验器”……这一系列创新成果都得到运用检验,投入到现场生产后,获得矿厂用户单位的一致好评。
李成根还特意向笔者介绍了自主研制的离合连接器,“装置放置在主动和从动离合头中间,能够在从动离合器头锈死的情况下,利用涡轮箱手动正常开关车门,提高车辆开关门故障处理的工作效率。”
为进一步创新管理,李成根还对标南京东车辆段,将学习来的先进经验用于修车车间生产实际,划分修车台位,定制氧气乙炔柜,重新加工架车马腿,规范使用电焊机,通过加强对车间各类机电设备的维修保养力度,减少设备故障率,提升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用心,就能创造效益
近年来,铁运处全面推行内部市场化管理,李成根作为车间负责人,通过政策解读,及时转变职工思想观念,合理制定收购单价,发挥内部市场化经济杠杆作用,让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的理念深入人心。
更换轮对轴承50元/套,大修车喷漆元/车……李成根在经过多次调研和与职工沟通交流的基础上,突出安全、任务指标,按照“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原则,持续完善价格收购目录,根据岗位“苦脏累险”程度不同合理调整单价,进一步规范了专业市场管理,使职工积极参与、主动融入,激发了市场化活力。今年4月份,该车间职工最高工资收入元,最低工资收入元,收入差距元。如今,在修车车间,有活抢着干,有活要着干,已经成为了新常态。
在谈及日后的打算时,李成根说:“虽然工作辛苦,但是能够见证到铁运处临涣分处新区的发展壮大,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我将更加坚定地一路走下去,为创建全国煤炭铁路标杆企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据《安徽工人日报》报道张艳)
[责任编辑:尹文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