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机

云植药业火线上马2条生产线创造云南零突

发布时间:2023/3/7 0:06:42   
白癜风论坛 http://www.yunweituan.com/yhhd/qxtj/605.html

年,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在云南打响。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场抗击疫情的“阻击战”中,云南省企业主动克服困难、消除疫情冲击,奋战“抗击疫情前线”,积极为抗击疫情前线提供充足的“武器”和“弹药”。

目前,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云南企业按下了复工复产的“加速键”,纷纷开始转战“经济发展前线”,打出“组合拳”: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

今起,云南网特别推出“勇战疫抓复工,云南企业有力量”系列报道,聚焦云南企业在抗疫期间如何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响应政府号召,积极投入抗击疫情工作中,在复工复产中发挥“云南力量”。

●7天建成云南省首条自主防护服生产线,日产套

●口罩进入试生产阶段,累计试生产量40余万只

●13条生产线恢复生产,日产药品余件,全力保供感冒、呼吸道用药和医用防护用品

“哒哒哒哒……”2月19日,第一套“云南造”防护服在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下称“云植药业”)“出炉”。

2月27日,随着云南省首张医疗器械注册证正式发出,云植药业成为云南省首家具备生产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生产许可资质的企业,填补了云南省防护服自主生产的空白。

3月8日,云植药业新建一条医用口罩生产线正稳定运转,再次填补云南省专业医用防护用品产业的部分空白。

从无到有,面对严峻的形势,云植药业迎难而上、主动作为,火线上马医用防护服生产线和医用口罩生产线,用最短的时间实现零的突破,为前线的白衣战士提供战斗装备。

从零开始 7天建成云南省首条自主防护服生产线

在穿戴好防护措施后,记者进入到云植药业刚刚新建投产的医疗器械生产车间,防护服生产线上,近20名动作娴熟的工人,认真专注地坚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裁衣、包边、锁边、上拉链、压胶……

“从接到企业新建新防护服生产线到新车间投产,从无到有,我们只用了7天时间。”云植药业副总经理李云仙说到,生产线就这样奇迹般建成。

2月4日,云植药业被省工信厅列为全省首批疫情防控物资重点保供企业,要求开始筹备医用防护服和口罩等应急医疗物资生产项目。

“生产防护服是服装厂干的事情,从购进设备、原材料,找服装工人,对我们来说都是陌生事物。”李云仙说,虽然我们主营业务是药品,医疗器械具备一类、二类生产线,但防护服生产与现有生产线跨度大,新增两条医用防护用品生产线实属不易。

购设备——2月12日,云植药业从江苏立马采购一套防护服生产设备,2月18日设备到达并于当晚进行调试生产;

建车间——购买设备的同时启动车间厂房的改造,7天时间成功改造完成合格车间;

找工人——第一时间联系服装生产商急招10多名技术性较强的服装工人。

“定设备的同时,我们联系苏州原材料厂家发布料样品。当晚样品发来后我们立即送到云南省器械研究院进行检测,2小时后结果显示合格。”李云仙回忆说,我们订货后,由于当地政府管控,运输得不到保障,在云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协调下,公司安排销售省区经理直接到厂家沟通,布料最终才得以分批陆续发出。

2月19日,第一件医用防护服样品下线。负责检测的工作人员将手中的防护服按照标准检查后,出示了合格报告书。2月27日取得省药监局现场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2月28日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增项完成,成为全省首家具备所有生产资质的企业。

至此,一场鏖战7天的准备“战斗”暂时宣告胜利,下一场的生产“战斗”随即打响。

“2月13日,一报到我就立马进行防护服的打版样工作。”刚刚从服装厂被“挖”过来的工人李文明告诉记者,虽然以前没做过防护服,但是自己将防护服当成面料不同的连体衣进行打版,问题不大,“比较难的地方是要手把手教会其他没有做过服装的工友。”

在生产车间,记者注意到几位工人正一丝不苟地用热合机将蓝色贴条“焊接”到防护服缝合处。据了解,一件防护服至少有多个针孔,“焊接是为了防止病菌从缝合处的针孔渗透入防护服内”。

“尤其是袖口、脚口处未压胶的位置要特别注意针眼的疏密程度。”李文明解释说,未压胶条的位置要保证3公分内9—11针的针眼密度,“太疏或太密都会造成密封性不到位,这件防护服就作废了。”

至此,云植药业开足马力,屡创记录:员工操作从陌生到熟练,生产规模也由最初的日产套、套,提升为现在的日产套。截至3月31日,已累计生产1.6万余套,主要交由云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调配。

迎难而上 多生产一只口罩就是多一份守护

在防护服生产线的隔壁,一条试生产的医用口罩生产线也在高速运转中:制片机以子弹出膛的速度成型出片,点焊机分秒不歇地焊接着耳线。为了过程控制微生物负载,包装工人快速热封好一袋袋口罩……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口罩成了守护生命的“铠甲”,多生产一只口罩,就是多一份守护。

“这条医用口罩的建设太难了。”李云仙回忆说,自2月7日至20日公司陆续订购了6台口罩设备,但是设备都没有按合同时间正常交付。“我们只有反复和对方沟通,确保有一台设备能尽快交付。”

2月28日,与江苏一家企业加急交付了一台口罩设备,3月7日晚抵达公司。

“当晚,公司派出最强班底的电工、技术工第一时间进行调试。”李云仙告诉记者,但是设备合格率不理想,设备运行速度只有正常的四分之一。目前经过二十多天的调试运行,设备开始逐渐稳定。

设备难采购,原材料采购也难。

“当时制作口罩的耳带、熔喷布等原材料很难购买,价格也比平时高出很多倍。”李云仙说,不计成本、口罩生产线必须建成,“亏本也要建设生产。”

3月9日,云植药业向省药监局提交了一次性医用口罩及外科医用口罩的相关申报材料。3月27日,顺利通过省药监局专家的现场检查,等待取证。

“目前,公司暂按试生产继续推进医用口罩的生产,让设备充分磨合尽快提高设备运行速度。”据李云仙介绍,一旦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企业将正式投产,日产量4万个,全力保障疫情防控一线医疗物资供应,缓解医疗防护设备的紧缺局面。

化“危”为机 加快建设全省医用高等级防护耗材生产基地

保生产、战疫情,除了两条新建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不歇,云植药业防疫药品的生产车间也从未停歇。

据省工信厅、省药监局和省卫健委等部门发布的疫情治疗用药目录和建议,云植药业共有8个品种、15个批文纳入范围。

根据疫情防控药品需求,云植药业优先梳理产品库存,及时调配、组织发挥。“在当时物流条件困难的情况下,企业迎难而上,首批1万余件药品于1月31日开始陆续发往省内及全国各地,实现库存量‘清零’。”李云仙表示,截至3月31日,云植药业已累计供应疫情防控急需药品近6万件。

1月30日,云植药业紧急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和药品供应保障工作。1月31日,开始对外发货。2月2日,启动部分生产线。

2月3日,云植药业正式复工复产,结合疫情防治需要,动态调整生产安排,逐步恢复至正常生产水平。

“复工后,公司首批计划恢复生产的品种共7个。”据李云仙介绍,主要以板蓝根颗粒、消炎退热颗粒、酚氨咖敏颗粒等感冒和呼吸道用药为主,确保这些市场急需产品有序排产。

截至3月31日,云植药业人员复岗率达到98%,已全面复工复产。目前,云植药业口服制剂车间、无菌制剂车间、眼用制剂车间、提取车间等6个车间13条生产线陆续恢复生产,主要以参麦注射液、小柴胡颗粒等疫情急需药品为主,产品生产率%,完全满足销售需求,日产药品余件约40万余盒。

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发展,云植药业化“危”为机,为满足云南省乃至全国疫情防控需求,下一步将加快建设云南省医用高等级防护耗材生产基地,全速推进“云南首家国资医用高等级防护耗材生产企业项目”落地见效,推动医用防护物资实现“云南造”。

“该项目将生产医用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医用防护物资。”李云仙告诉记者,预计利用3年时间打造集产品研发、原材料生产和医用防护用品制造为一体,全国一流的全产业链高等级医用防护器械现代化生产企业,确保云南省今后在应对重大疫情时完全实现全系列医用防护耗材的自给自足。

云南网记者杨萍龙彦刘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364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