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焊机 >> 焊机资源 >> 北京地铁工地运用智管云盯安全
“朱占魁有个习惯,天天抱着手机,有事没事就拿出来瞅两眼。”中铁二十二局集团轨道公司北京地铁17号线06标项目部安保部职工李辉说。而朱占魁时不时“瞅两眼”的东西,就是项目部开发的“智管云”APP。
这个“智管云”是“互联网+地铁”的结晶。通过大量摸索,他们把“互联网+”引入地铁建设,借力“智管云”和“可视化交底”信息技术,把地铁建设变成VR剧,将安全隐患呈现给所有人,使地铁建设中安全把控这个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
李辉他们在工地安装了个摄像头,遍布每个角落,隧道开挖掌子面则分布11个度可旋转摄像头,仅埋深20米的风井就安装了16个摄像头,这些摄像头集成了无死角、全覆盖的视频监控。项目经理朱占魁随机点开手机“智管云”APP,现场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实时状况一目了然,“这个软件就是地铁建设的‘千里眼’。”
北京地铁17号线是贯穿北京中心城南北方向的轨道交通干线,两次地下穿越京承高速公路和既有地铁13号线,环境条件复杂。如何保证地铁建设安全,又如何确保日后地铁运营万无一失?项目部打起了“手机实时管安全”的主意,即时传递安全隐患,优化无纸化传递流程。
技术小组经过“头脑风暴”,选定了一家联合开发机构,研发出一款集视频监控、隐患排查、安全数据分析为一体的手机APP软件,将“互联网+施工安全管理”智能一体化的理念变成现实。
据介绍,这套“智管云”系统好比项目安全生产的金钟罩,不仅能够实时查看现场监控视频,还可以实现安全隐患整改即时办公,现场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如有对规范的疑问,也可以在“智管云”平台上查看规范标准。
去年10月的一天午饭时,工区安全主管杨涛正在员工餐厅边排队打饭,边打开手机上的“智管云”。当画面移到地面钢筋加工场时,他脸色陡变,立即拨通“老赵,立刻通知钢筋班小李,切割机切钢筋怎么不戴上防火罩?多危险啊,现在是火灾多发季节……”原来,刚接班的工人小李看技术员去吃饭了,便偷偷违章作业,结果,火花四溅的切割撑满了视频画面。
杨涛顾不上吃饭,跑到钢筋加工场狠狠地批评了小李,并监督他们整改。铁证如山,小李乖乖整改,从此再也不敢投机违章作业。
更神奇的是,这个APP具备隐患大数据的分析判别能力,根据隐患的类型、队伍、工区、考核等信息,自动整合形成安全管理趋势图表并实时进行更新分析。“智管云”不仅能发现问题,还能揪出发生问题的“尾巴”。
去年4月10日8点,车站工区技术负责人王大鹏现场巡视检查钢筋笼加工时,发现有一小片电焊连接区域焊点存在熏黑伤筋现象,立刻把钢筋笼加工班组长老杨叫过来:“这是谁加工的?为什么焊接成这样?”可是没人承认。
突然,王大鹏一拍脑门,拿出手机,通过智管云录像回放功能发现,原来这一片钢筋笼问题区域是钢筋工人小李加工的。视频显示,只见他在焊接时产生了一股黑烟,焊接速度也明显快于其他人。面对事实,小李不得不承认:“原本想焊接快一点,就把电焊机电流调大了,结果……”王大鹏和老杨对小李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小李也被纳入差异化管理对象。
“智管云”让地铁建设管理进入人工智能时代。李辉说,以往每月底对项目各队伍、工区进行考核时,要跟进施工进度、安全、质量等进行综合打分,要耗时2天才对能统计出来庞大数据,现在依靠“智管云”,随时随地能看到数据结果,实现了动态化、智能化、模式化安全管理。
项目部工程部部长吕程林说,“智管云”像一双无处不在的眼睛,颠覆了管理时空,也让人们工作时少了几份侥幸,多了几份谨慎。从年4月至今,项目部发现安全、质量问题起,全部得以及时解决。日前,团中央、应急管理部授予他们“全国青年安全示范岗”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