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机

40年沧海巨变能源宝藏,拿来吧你

发布时间:2023/7/10 11:32:36   
                            

今天是元宵节,

祝大家节日快乐!

今天,也是中国海油成立40周年

生日快乐!

对于我国海洋石油事业,你了解多少?

出个问题考考你:

我国海洋国土上有多少油气资源?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在万平方公里的中国海上

有油气资源的沉积盆地达到70万平方公里

▲我肚子里有的是宝藏

根据第三次全国石油资源评价结果

我国海洋石油资源量超亿吨

约占全国资源总量的23%

海洋天然气资源量超16万亿立方米

约占总量的30%

年,海洋原油增长量

已经占到全国增量的80%以上

我国海上油气勘探主要集中在

渤海,黄海,东海及南海北部大陆架沉积盆地

那么,它们是怎么来的?

海洋油气,从哪里来?

简而言之

海洋油气的“前世”

其实是海洋中的陆生和水生的低等植物

它们死后

被水流冲积下来

同泥砂和其他矿物质一起

在低洼的浅海或陆地上的湖泊中沉积

低洼地区不断下沉

沉积物不断堆积、覆盖

有机淤泥所承受的压力和温度不断增大

有机物质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可谓是历经九九八十一难

才成为对人类影响甚大的石油和天然气

数百万年过去

有机淤泥被不断压实、固结

变成沉积岩

并进一步生成油岩层

沉积岩沉积在海洋、湖泊等低洼地区

形成沉积盆地

▲咱总算落户了!

随着地壳运动抬升

海洋变成陆地

湖盆变成高山

原本水平状的沉积岩层也被“搓圆捏扁”

岩层中的点滴油气终于逮到机会出门耍

离开它们的户口所在地

集体搬迁到储油构造当中

形成可供开采的油气矿藏

有些原油

喜欢住在背斜构造、断块构造

或者被埋藏的古潜山中

他们在家呆久了憋得难受

被人类发现后迫不及待钻出地层透气

海洋油气,如何开采?

要想开采出沉睡已久的石油

需要一些“手段”

用力、用气、用水

总有一款适合它

弹性能量开采

油层埋藏在海底几百米至几千米的深处

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积蓄了一定的弹性能量

当钻井打开油层进行采油时

油层就像弹簧长时间被压缩后突然松手

油层岩石颗粒和孔隙中的液体

因压力下降而膨胀

将部分原油推挤出来

流向井底喷至地面

溶解气能量开采

在日常生活中

经常可见到这样一种现象:

当打开汽水或啤酒瓶盖时

汽水或啤酒会随着气泡一起溢出瓶口

溶解气能量开采就是利用这个原理

打开油层后,压力降低

高压下原来溶解在原油中的天然气

就会分离出来

成为自由的气泡

在向井底流动的过程中

由于压力越来越低

气泡体积不断膨胀

就沿着油层把原油推向井底

气顶能量开采

有些油田的油层顶部

有一个巨大的气顶

油田开发后

含油区的压力会不断下降

当压力传递到气顶时

会引起气顶膨胀

气顶中的气体就会入侵含油孔隙

将原油“赶”到生产井井底

水压驱油能量开采

水压驱油分为边水驱动

和底水驱动两种形式

哥俩驱油的方法是一招

通过地面水源的补充

把油“赶”出来

依靠天然能量开采

油层压力很快就释放殆尽

不能长期高产、稳产

海上油气开发会不会就此“没戏”?

当然不会啦!

人们通过向油层“加料”

注水、注气或注其他溶剂

给油层输入外来能量

保持油层压力

让油气老老实实出来

原油“熊孩子”,如何搞定?

原油宝宝们有老老实实在家的

也有一些非常顽皮的

他们骨骼清奇

练就一身躲藏的本领

想抓到他们绝非易事

这其中,以三个“熊孩子”为代表:

稠油油藏、低渗油藏、深海油藏

熊孩子一号:稠油油藏

当别人“减肥”时

他偏要扔掉自身轻质组分,变重变稠

变成不易流动的稠油

原油按比重分类可分为

轻质原油、中质原油、重质原油三类

原油相对密度一般在0.75~0.95之间

相对密度在0.9~1.0的称为重质原油

小于0.9的称为轻质原油

轻质原油流动性好,身轻如燕

质量佳,炼制成本低

又好开采,出油率又高

一般住在南海

重质原油,不易流动

不仅开采难度大,出油率也低

一般住在渤海湾

比如旅大21-2油田、锦州23-2油田

熊孩子二号:低渗油藏

这位宝宝比较喜欢捉迷藏

他藏在低渗透性的岩石中

这种岩石中的流体不易发生流动

增加了开采的难度

例如渤中25-1油田、秦皇岛29-2油田

熊孩子三号:深海原油

这位宝宝更难找

他藏在深深水底,以厚厚的海水为盾

增加他们的“安全感”

“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

地层之上的水深达到m

不过,虽然南海多深水海域

但是这里产出的大部分为轻质原油

用过都说好

开采难度大,但也值了

原油虽然有各种本事藏得隐秘

但海洋石油人也有十八般武艺

针对熊孩子一号稠油油藏

通过将高温水蒸气注入地下

使原油变得“燥热难耐”到处走动

从而更易流动

▲我可能不适合汗蒸……

对付熊孩子二号低渗油藏

则通过将高压水流注入地层

在原油的老家建设“高速公路”

让他们实现快速“搬迁”

躲到深水地层中也不怕

国之重器“深水一号”

就是为他们量身打造的“灵魂捕手”

目前海上开采的原油埋深一般不超过m

可是随着人类不断的“精练武功”

“藏”在m以下的原油也将“插翅难飞”

开采之后,华丽转身

海上的原油被开采出来时一般都“拖家带口”

地层水以及各种气体都和原油“不离不弃”

因此

需要在海上中心平台帮原油“断舍离”

把油气水三个小朋友分开

分离出来的原油通过集输管道或者油轮

运输到陆上的终端处理厂

根据下游用户的不同需求

进行气液分离和一系列深度处理

满足要求后输送到千家万户

包括发电厂、民生用气、用作化工原料等

原油进入炼化厂

经过高温炼化

产出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等20大类石化产品

机动车用的各种燃油

机械设备用的润滑油

做饭用的液化石油气

修路少不了的沥青

甚至吃的一些食物

穿的衣服、用的各种包包、化妆品等

都离不开这些产品

与陆上油气相比

海上地质油藏条件更复杂

但也更有前景

世界公认油气资源开发的未来

在占地球表面71%的海洋

海洋油气开发

投资高、风险高、收益高

海上油气资源是油气中的“贵族”

风雨40载,不忘来时路

我国对莺歌海海面上汩汩翻动的油气苗的勘察

逐渐揭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的神秘面纱

从此,中国新兴的海洋石油工业诞生了

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

我国海洋石油事业在对外合作中

酝酿,成长,壮大

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成立

中国海油敢为天下先

在万里海疆建设“海上特区”

学会取用深埋海底的油气宝藏

用40年改变落后面貌

初步构建起完整的海洋石油工业体系

在只有一台点电焊机

2个焊工、1个铆工

几把大锉、弯尺的情况下

第一座自行设计、制造、安装的

海上固定式l号钻井平台

靠“人拉肩扛”土法上马

创造了我国海上打探井出油的先例

让中国浅海第一次涌出工业油流

一座座现代化海上平台

雨后春笋般涌现

代表我国海洋石油工业

顶尖技术和制造水平的

“深海一号”能源站矗立南海

它的征程是超深水

我国海上仅有

6座试采平台、27口油井

彼时基本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万吨

但年产石油仅9万吨

中国海油40年累计供应

油气当量超15亿吨

在中国海油建成“海上大庆”十年后

渤海油田原油年产量突破0万吨

成为我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

中国海油顶着来自各方面的质疑与非议

与外国石油公司签署

海洋石油对外合作的第一份合同

与其说“摸着石头过河”

不如说横下心,趟一条路

中国海油与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

81家国际石油公司

签订个对外合作石油合同

累计引进外资超亿元人民币

海洋石油也成为

中国吸引外资最多的行业之一

海洋石油工人四处取经,多方求学

从理念到技术、从管理到应用……

起初落后的“功课”一门又一门

稠油热采、高温高压钻井、

旋转导向钻井和随钻测井……

技术更加多元

从“技术空白”到“技术引领”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

在世界舞台上备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524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