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焊机 >> 焊机资源 >> 赞经开区这家企业要打造国际品牌
走进中交西安筑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西筑)西北跨度最大的单体联合厂房,生产车间里交织着多种机械设备的声音,远处忽明忽暗的光亮吸引着人们的目光,那是电焊工人正在操作焊接的情景,他们正在用娴熟的技能,铸造着中国先进环保筑路设备的每一个生产细节。
▲结构车间电焊工贺战利
细节决定品质,然而,精益求精更是每一位工匠的使命。
为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激发一线职工学好技能、提升技能、用好技能、释放创新创造活力,中交西筑开展了“百名工匠振兴计划”,推出了一系列的鼓励和奖励政策,推动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在这项计划的推动下,公司先后研发推出国际领先水平的SG(supergreen的英文缩写,取“超级绿色、超级环保”之意)系列全新超级环保智能沥青搅拌设备,还相继开发加载全生命周期“易法”远程智能服务系统。并且,新研发整机产品15个,新增国家专利20项,新增专项技术18项,获国家技术创新项目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等。企业在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方面取得众多丰硕的成果,得益于实施此项计划提供的强大技能人才保障。
目前中交西筑已经成功培养了87名优秀技工和6名中交西筑工匠,贺战利就是结构车间中的一名电焊工匠,他指着火光四射的场景说,这焊花比那极光烟花还好看,从小就对电焊情有独钟,讲起自己的职业总有说不完的热爱。
当看到筒体焊接工艺及封板焊接仍然为企业生产出力,他欣慰的说,年,公司决定自制搅拌设备干燥筒筒体,他协同设备处经过大量的调研,采购了筒体焊接埋弧焊设备,学习掌握焊接技术并经过了筒体的焊接可行性试验,把埋弧焊技术传授给众多班组成员,实现成功试制,不但满足了公司筒体的生产需要而且生产效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节约了生产周期和生产成本。在筒体封头焊接方面,自行改造了现有埋弧焊机机头部分,制作了二氧化碳焊接连接结构,把原先需要进行手工焊接的封头改为了半自动焊接,大大的提高了焊接质量,缩短了生产周期。
喜欢才会去钻研、去学习,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了贺战利对焊接工作的热爱。
年高中毕业就投身中交西筑,师从老技师,别人用三年五年才能学成的技术,贺战利半年就出师了,而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他可以拍着胸脯向大家保证,焊接过的产品%不渗漏,其实是有自己的独门绝技。
他向我们比画着说:“每次焊接时,为了掌握热点,他会先用一块废材焊上1厘米,等掌握了热度后就能从容焊接,更好控制。”
要把管件焊接得不渗漏,每一个电焊工都要经过无数次试验。贺战利说过,电焊技术实际上是一个良心活,其中的管件焊接只能是纯手工焊接,而且焊接物件越小难度越大。操作中,焊接质量好不好,其实只有自己最清楚,凭的就是对产品质量的责任感和追求卓越的精神动力。
他说,这些年企业重视人才,培养人才,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高级技能焊工,现在的生产量尽管比以前大,但也能轻松完成,想想以前,那还是年的时候,自己是个毛头小伙,由于公司生产量大,焊工紧缺,最长一次连续48小时在不间断工作,连吃饭也是在车间,边吃边焊,还不能马虎,每一次焊接都要追求完美,要对得起老师父的传授与教导。
▲结构车间电焊工贺战利
访谈中多次提起自己的老师父,贺战利眼角微微泛红。
他说,我把师父的技术绝活传承下来了,没给老师父丢脸,现在自己也带了五个徒弟,愿意把自己的技术一代又一代传承给热爱焊接、追求卓越的技工,为铸就精品制造,奉献自己。
这大概是一名普通电焊工人对质量工匠精神的真实理解。今年,贺战利被企业推荐,参评西安市质量工匠。
中交西筑,通过实施百名工匠振兴计划,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有效的促进了企业从单一的传统工程机械制造商覆盖到盾构机生产制造,路面工程施工及成套设备租赁,“互联网+”后市场增值服务,分布式光伏发电、智慧节能照明、分布式供热等绿色新能源的投资、建设、运营,加快实现转型升级和多元化发展,向着塑造一个制造业国际品牌而再次发起冲击。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