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焊机 >> 焊机介绍 >> 回想那年夏天在高温车间,写诗的我
回想那年夏天在高温车间,写诗的我
原创:月上西楼
早晨上班途中,在一路口等绿灯,看着川流不息的车流,顿感四十多岁的人在38,9度的热天里“奔”,生活呀!就像一辆火的战车!思索中,偶然发现前面车队最前并列美团跑腿、饿了么、达达的三位送餐小哥正待时即发。
心想:哈哈,三人行,必有我吃。就在这时,后面突然又一车转入停在他们后面。
再一瞧,电动车后的送餐箱上标着,“曹操到”,,,
忽然感慨:啊,生活呀,就是各种巧合的段子。刚想拿手机拍照,已没时间了,只能跟在他们后面“赛跑”!
另一次,在一家暑期课外培训班的楼下,看到门口餐饮街旁,有十几辆各家送餐的小哥和老哥正有说有笑的或坐在车上刷屏等单,或在一旁蹲着吸烟聊天;烈日当空,他们黝黑的皮肤被晒成了古铜色,一条被汗水沁湿的毛巾紧紧勒在脖子上。陪着他们等单,等着孩子下课,热乎!思乎!
回想起,那年在工厂的焊接车间工作时,也是在这样的炎热夏天,密闭车间内的温度能升到45—47度,我们穿着厚厚的帆布工作服和戴着皮革劳保手套、口罩,毫不夸张的讲,那时车间里没有配备空气净化器,工作区一排排落地式大风扇吹出来的都是热风,全身被焊接时的热浪包围着,工作服里面的皮肤快被汗水泡翻涨了(老济南的话)。更悲催的!焊接时产生的电弧温度在~℃左右,熔滴平均温度达到℃,碳钢溶池中心温度达到℃,能轻而易举的将厚度为0.2-4mm无缝钢管和冷轧钢板熔化成炽热的钢水。
再看暴露在外的脖子和脸上的皮肤,都被焊接时发出的紫外线强光灼成了粉红色的卤煮......在机械工厂待过的都知道,三类车间条件最差:铸造车间,焊接车间,烤漆车间。一天工作下来,工人们都是灰头土脸的。有条件差的厂房,磨光机,切割机,电砂轮,砂带机等等工作时产生的粉尘,噪音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更是可想而知。曾经有工作了几十年的老工人,最终患上严重的职业病,余生只能用微薄的工资,耗下去,,,
那时我们都还年轻,休息时,饿了就吃,困了就睡。当那瓶放在工桌上的凉白开,顺着冒烟的喉咙冲下去之后,那颗火中燃烧着的心脏才慢慢降下温度来。有时嘴里股机油,或是松节油的味道那是常有的,可见当时车间里一片热火朝天的工作场景;
没有手机的年代看看小说和厂报,或是戴上随身听的耳机听听歌带;有时工友找来一小张包装箱上的纸片,用记号笔在上面画好小小的棋盘,我们就用小螺母和小平垫当棋子下几盘五子棋;
《高温车间,真热闹!》
45°的气浪,你在里面舞蹈
切割器、剪板机、电焊机、冲压机,,,
是你去冲锋的武器
硝烟中
一根根钢管
一张张钢板
你那黝黑的手臂
每天挥舞着马良的神笔
在空中划出一道道美丽的孤线
不管是夏天烈日炎炎,汗水湿透你的衣衫
还是冬天地冻天寒,冰雪冻僵你的容颜
你用一双双长满老茧的手呀
去拥抱工作和生活
是那么坚强有力!
天气的炎热,高温车间的高强度工作,午饭时,有工友中暑了吃不下饭,头疼恶心昏昏沉沉的趴在休息区的工桌上,后来班长从工厂卫生室拿些藿香正气水,仁丹之类简单“治疗一下”。
在休息时间内进行的“娱乐”活动,是不按规定扣工资的。老工人几个围一圈打牌,有的在更衣室的长凳上或是车间角落里找来几张纸箱板在地上一铺,睡午觉。在这时,我便利用短短的时间,找一处安静的“圣地”看看书,读读诗歌。时间就这样很快过去,因为有时加班到晚上,等拖着极度疲劳的身体回家之后,晚饭都不想吃了,往床上一倒,躺下一觉到天亮,第二天早晨匆匆吃点,赶紧骑车向工厂奔去,,,记得在那年夏天,一个月我的体重从斤迅速降到斤,穿着原先的工装,整个人晃晃悠悠的。
现在还有几首当年在车间写的诗稿,随杂物一起沉睡在抽屉底部的旧笔记本里,稿纸已经泛黄了,,,
有时想想玩心十足的我们,是怎样在那年夏天的高温车间度过的。曾经车间的男工相比女工方便多了,一天下来,一个个端着洗脸盆,拿着华光肥皂,打开大院里的水龙头,赤裸着“磨砂”后健美的上身,嬉闹着洗刷掉一身油泥。
女工们只能忍着被汗水沁湿的工作服上一层盐碱的云彩在腐蚀着泡白的肌肤,有的在女更衣室换下来,接一盆水擦擦,随后将工装洗洗后,挂在窗棂上或是不碍事的角落,一阵“高温烘干”,下班时便可以又热乎乎的穿上。
当年工厂没有双休日,一周只有一天休息,而且以前都在周三。有时工厂为了避开夏天用电高峰,车间要轮流上夜班。记得我们一组四五个刚刚走出校门的小青年,对工厂还充满着很多好奇和神秘感,就这样被分配给各工位的老师傅。在轰隆隆,电闪雷鸣般的“硝烟中”我们经过了锻炼后而成长。工厂如同战场,是制造产品和锻炼人的地方。
在上世纪90年代,全社会都流行文学,全民都在看小说、读诗歌,最开始从“爱书人”书店各种书籍,杂志,盒带上寻找“知己”;那时从工资中节省出来的零用钱,不考虑去买一件“佐丹奴”的T恤,“比利”牛仔裤,而是去追求各种成才的青春梦想。做为写诗与职业无关,仅仅停留在爱好阶段,而向报刊投稿,更是一直的梦想,,,
那些年,我从苦涩中找寻幸福,像大多数劳动者一样,,,读诗成了一种精神毒品,一沾上就戒不掉了。曾经有朋友问,有用吗?累了,不如一根烟,一瓶酒来的实在!有时看到一位有追求的工友,在一天辛苦之后,匆匆洗洗脸,吃包方便面后换上衣服,骑上那辆从父亲那里继承来的老旧二八自行车,迎着落日赶去新的工作工位。而后与他来聊天时,他解释到虽然自己工作累点,苦点,心里有梦算是幸福吧!
那时初中或是高中毕业,那些热血沸腾的青年去参军或是当工人,都是可以来证明自己的。后来在《读者》偶然读到:上帝总是给追求灵魂高贵的人以考验,然后揽入自己的怀抱……
工人下班的时候,手上戴着破手套,衣服上有黑色油泥,身上散发着机油味,但他们依然需要诗意的生活。流水线上从事着毫无诗意的重复工作,因为经常一边工作,一边想着诗;那些心脏僵硬的工具,因为有了我们而变得热情!那些硬邦邦的铁家伙,因为有了我们激情的投入,而变得有价值!
曾记得,“啪啪”打开二保焊焊机上的开关,右手拿焊枪,左手拿防护罩,“丝丝,拉拉”在一阵阵明亮炫目的紫色孤光中,我又找回了自信的感觉。当烟雾散去,一排银白色焊点整齐的焊接在工件的接缝处。这时老师傅走了过来拍拍我的肩膀,用小铁锤敲敲,指着上面两处沙眼,笑着说道:“小伙子还行,现在车间逐步更新机器,以后要调好电流,端稳焊枪,不忙,慢慢来,,,”
啊,炽热的心脏呀!在那激情似火的手中,经过那年炎热的夏天,我的人生之路就像一首诗歌,已成为永远有价值的记忆!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