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焊机 >> 焊机市场 >> 逆袭胶州农民吴洪珠研发土豆收获
半岛全媒体记者徐杰
今年5岁的吴洪珠是一位只上过初中的农民,却靠着钻研成了土豆农机领域的专家,不仅创办起年产值超2亿元的企业,在国际农机领域打响了中国农机具品牌,还受聘成为大学客座教授。吴洪珠有个梦想,他立志通过研发种类更丰富、功能更多样的智慧化农业机械,为农民兄弟种地插上科技的翅膀,为乡村振兴贡献科技农机的力量。今年,半岛都市报联合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阿里巴巴乡村振兴基金,携手全国60多家主流媒体发起届“最美家乡人”评选,期待您的推荐。
农民研发土豆农机走出国门
初见吴洪珠,个子不高,头发有些花白,穿着一身工装,看起来十分朴素。记者留意到,吴洪珠的脚上穿着一双皮鞋,跟整洁的工装相比,鞋面上沾了不少灰尘。“我吃住在工厂里,每天上午、下午都要到车间转三圈,一天下来走2万多步,鞋子一直是灰蒙蒙的。”吴洪珠笑着说。
尽管当下并非土豆作业机械订单高峰期,偌大的工厂车间里,仍是一片繁忙的景象。站在高处,一台台等待交付的土豆作业机械整整齐齐停放,场面蔚为壮观。“到了土豆种植、收获作业期,农民兄弟对机械的需求是很急切的,时间上等不起,所以我们都是提前备货,一旦有订单,第一时间送到农民兄弟的田间地头,不能耽误田间作业。”吴洪珠说,经过几十年的研发创造,目前他们已拥有大类余种农机产品,在国内,绝大多数省市地区都有农户在使用自己生产制造的土豆作业机械;而在国外,他的农机也远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我们年生产土豆作业等农机1万多台,年产值2亿多元。”谈起“洪珠”农机品牌,吴洪珠满脸骄傲。他介绍,一直以来,他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要在全世界打响中国农机具品牌,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农民的风采。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如今,吴洪珠的这个梦想逐渐成为现实,“现在我们已发展为全国最大的土豆机械生产企业,在全球的土豆机械行业中排名第三,但如果以机械销售台数计算的话,我们企业在全球排名第一,丝毫不逊色于德国、比利时那些传统的土豆机械生产强企。”吴洪珠自信地说,在一些大型的农机展会上,时常能看到外国的农机专家来到“洪珠”展台,弯着身体查看农机构造、测量结构数据,并用手机拍照“偷师”。
尽管只有初中文化水平,吴洪珠打小就喜欢研究各种机械,“爱发明是骨子里的喜好。”吴洪珠这样评价自己。小时候,吴洪珠就经常比照着农业机械制作模型,家里的缝纫机坏了,都是他帮妈妈修好。年,还在读小学三年级的吴洪珠,就尝试发明医用充气枕头,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写过专利申请,并获得了回信。尽管没能获得该项专利,但这封回信给了吴洪珠继续发明创造的莫大信心。如今,经过几十年的积淀,吴洪珠已在农机领域申请获得了多项发明专利,但让他记忆最深刻的还是那个医用充气枕头的专利回信。
每年研发更新迭代,23年仍热情满满
从一位农民成为发明家、企业家,吴洪珠这条路走得并不容易。记者了解到,吴洪珠是胶州市胶莱街道大赵家村人,初中没念完就回家跑起了运输。“最开始,我开着拖拉机给别人拉水泥,忙活一天身上脏的就能看清俩眼睛了。”吴洪珠回忆,那些年间,他先后开坏了5台拖拉机。到了农忙时节,吴洪珠就干起了给人播种小麦的营生,他看到小麦播种机存在播种不均匀等问题,就买来电焊机进行改进,渐渐成了远近闻名的发明家,找他改造维修农机的村民越来越多,他干脆就在家里办起来农机厂,生产小麦、玉米播种机等农机。
胶州是知名的土豆之乡,一到收获时节,村民们没日没夜在地里劳作,不仅效率低,忙不过来时还要花钱雇人干活。吴洪珠从中看到了商机,他决定自己研发土豆收获机。年,他研发出了第一台土豆收获机,很快就受到了村民们的青睐。23年来,吴洪珠每年都对土豆收获机进行更新迭代,到今年已推出第23代土豆收获机。相比第1代产品,如今的产品已在款式、功能等方面早已脱胎换骨、模样大变。
在工厂的一个车间内,吴洪珠把这里改造成了展厅,不仅收集陈列了第2代至第23代土豆作业农机,还将他当年运水泥使用的拖拉机、三轮车、轻卡等也搬了进来。每每看到这些“老伙计”,吴洪珠就想起了当年的艰苦岁月,提醒自己不能忘本。而第1代土豆收获机,则被吴洪珠摆在了办公大楼的大厅。“第1代土豆收获机是我收集零件‘拼装’起来的。”吴洪珠说,那些年为了搞研发,他把卧室当成了车间和实验室,每天伴着电焊、切割入眠,有时候正睡着觉突然来了灵感,翻身下炕就开始切焊,整个人心思全放在研发上,都有些入迷了。
如今,在胶莱街道的一处工业园里,吴洪珠有了一处3.5万平方米的厂房,员工有多人,但他依然保持着研发的热情,有很多农机改进意见都是他提出来的。“产品不保持更新就要被淘汰,我时刻有这种危机感。”吴洪珠说,这番认识和感悟来自一次产品危机。
为乡村振兴贡献科技农机力量
那是3年,吴洪珠推出了第5代土豆收获机,他四处借钱筹集了万元,生产了多台农机。然后,卖出去不久,这些农机就全被退回来了。“产品前一年研发时气候比较旱,投放市场那年经常下雨,地里杂草多,机器容易被杂草缠住。”吴洪珠回忆,面对这个难题,他虽然也担心还不上欠款,但更在意的是不想乡亲们对他失望。于是,他拉着电焊、电钻等一头扎进地里搞起了技术攻关,“一边试验一边改进,但各种机械原理都想到了,就是破不了这个瓶颈了。”吴洪珠称,十几天后,地里一个被风吹着转起来的矿泉水瓶一下子给了他灵感:加装一个转草轴,把杂草从两侧清理出去。他赶紧进行试验后,问题果然迎刃而解。
这次危机,也给吴洪珠带来了很大的启示,那就是产品一定要考虑到当地的实际使用情况。为此,他每年都多次到内蒙古、甘肃、黑龙江等不同地区省份的客户种植田里实地调研,查看改进空间,一年行程上万公里。每当外出实地调研时,吴洪珠穿的工装最先磨破的就是膝盖位置,外出到酒店住宿时,他还特意带一块薄垫子,进入房间后,先到卫生间将身上、衣服上的尘土先抖到垫子上,然后再进入起居区。
在吴洪珠看来,不到地里发现不了问题,为了适应不同地域土豆种植作业的机械功能需求,近年来,他研发的土豆机械不仅越来越智能化,还能像汽车一样选配不同功能和模块,探索农机行业的“私人订制”。吴洪珠给了记者一个数据,如今在国内市场,他研发生产的土豆机械市场占有率约为65%,“这也就意味着,10个土豆中有6.5个是由我们制造的农机种植收获的,这是一件让人骄傲的事情。”吴洪珠笑着说。
如今,吴洪珠早已不再是一位普通的农民,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也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不少高校购买了他的产品作为实验室产品,甘肃农业大学还聘他为客座教授,每年多次邀请他到学校给学生们讲课。青岛农业大学还把他的公司作为教学实践基地,派出多位老师与他一起进行科研攻关。有了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支持,吴洪珠对未来更有信心了,他立志通过研发种类更丰富、功能更多样的智慧化农业机械,为农民兄弟种地插上科技的翅膀,为乡村振兴贡献科技农机的力量。
快来推荐身边的“最美家乡人”
家乡的山美、水美,但最美的是家乡的人。今年,半岛都市报联合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阿里巴巴乡村振兴基金,携手全国60多家主流媒体发起届“最美家乡人”评选活动,以“乡村振兴”为主题,重点挖掘在乡村产业、文化、教育、生态、科技、卫生等各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平凡人,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优秀范本和成功经验。本次评选聚焦的人群,包括但不限于带领乡亲们共同富裕的新农人,长期扎根乡村的基层教育工作者、医护工作者、生态守护者、爱心志愿者……每一个为乡村振兴奉献青春、付出心血的人,都值得书写和致敬。
您身边如有与乡村振兴相关的平凡人非凡事,欢迎向我们爆料。可以拨打本报新闻热线向我们推荐爆料,同时您也可以通过“天天正能量”官方邮箱zhengnengliang
alibaba-inc. 案例征集截止时间为今年11月1日,半岛都市报将联合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平台对所有候选案例进行公开评审,评出年度青岛十佳“最美家乡人”,颁发“最美家乡人”荣誉证书及奖金0元。还将从青岛年度十佳“最美家乡人”中挑选突出案例参与全国评选,最终评出20组年度全国“最美家乡人”,为他们颁发万元奖金及荣誉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