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机

当代散文远去的地排车

发布时间:2023/11/24 15:13:01   
全国白癜风医学高峰论坛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423/5327538.html
文/乔显德人的天性之一就是闲下来的时候大脑始终不闲着,总爱胡思乱想,漫无目的,无头无绪。究竟想些什么呢?想自己所接触、交往过的人,想自己所经历过的一些物事。想过后,就不一定什么时候再会想起,有些或永远再不会想起,也许这也是写作者至关重要的一条条线索。我就是在这样闲时随想中想起了地排车,勾起了我的一段段往事,历历在目。我要赶紧把它的头绪扯住,别让它把车轱辘甩跑了,让它随我的笔触走进字里行间。说起地排车,现在几乎绝迹了,如今的年轻人大都不知地排车为何物,有的即便知道名字,估计也对不上号。地排车,也叫小大车、大车。不知兴起于哪个年代,应该年代不会太久远。它是一个时期很常见的运输工具。起初的地排车车体是用木头制作而成,分车厢、车把、两个轮子(大都是胶轮)等组成。它的发明,充分展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地排车适合于短途运输,主要运输小麦、玉米、花生、地瓜等庄稼,也可运输它们的秸、蔓、干,还可拉日常货物、拉人。耕种时,还常把犁、耙、耢、肥等放到车上,拉倒田间地头。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又用铁件制作出了地排车,用于拉砖瓦、浇地用的机器、管子等。说起地排车来,它与我天生有缘。记得是在大集体年代,我那时正上初中,到了“三夏大忙”和秋收秋种时节,学校里都要放假,帮助生产队里干活。这时候,生产队长刚让本队里的一木工师傅制作了一个地排车,一看很秀气,说是当作牛车使用,就安上了车闸、牛套什么的,便可以套牛拉车了。这辆地排车看着不大起眼,却能顶几个甚至更多的壮劳力运输庄稼。生产队长给我派活时,让我跟着一个年轻的叔辈社员学着赶车、装卸庄稼之类的。从此,我与这地排车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时小小年纪却大模大样地坐在地排车上,左手扯缰绳,右手挥舞着赶牛鞭,看似悠哉悠哉走过了割长沟、阶埠、吼虎窝子、南埠前、簸萁掌、石砬子等熟悉的生产队里的地名,几乎走遍了地排车能通行的生产队里的地块,不知走过了多少田间路,爬过多少大小坡,也曾翻过几次车。用地排车拉过生产队里的各种庄稼,堆到场院的角角落落,一堆堆、一岭岭,像一座座小山丘似的,这些都是我与地排车配合的结果。现在想来,地排车把上不知留下了我多少掌印和汗水,地排车厢里不知留下了我坐过的多少痕迹,都变成了我脑海里刻骨铭心的印记,都是十分难得的人生经历,成为我今生的美好回忆,那也是少年之我与地排车所结交的特殊情谊。改革开放之初,伴随着改革的春风,地排车“一窝蜂”兴起,车轮滚滚,越来越多。那时候,离村子不足五里路的荆家村成立了一个砖瓦厂,周遭村里许多青年蜂拥般进了砖瓦厂。他们在用地排车来往如梭般地拉着砖瓦坯、成品砖瓦,都堆成了一条条长龙似的,十分壮观。然后,需要把厂里生产的成品砖瓦运往建筑工地、企业、单位、学校甚至家庭。那时候,因汽车、拖拉机很少,根本拉不完,就派临时工或雇工用地排车拉。那时常见人们拉着一辆接一辆的地排车,艰难地行走在沙子路上,累得“哼哧、哼哧”的直喘气,脸上道道汗水并流,不停地“叭嗒、叭嗒”往下滴,浸润在沙土里。拉车人就会走一段路将地排车一抬手支起来,歇一歇,从肩膀头抽下那汗水浸透了的黑乎乎的毛巾,擦把汗,直直腰,又架起车,赶艰难的路。那时的地排车不知拉过砖瓦厂的多少砖瓦,拉车人不知流下了多少汗水,汗水洒下一路又一路。从另一个侧面讲,那时拉着砖瓦走在沙子路上的地排车,也成了城乡路上一道靓丽的风景。改革开放加快了农业种植结构节奏,老家村子里大多家庭购置了“”、“”等型号的柴油机和塑料管子,用于浇果树和大姜。经常用小铁车推着上沟爬坡的很不方便,往往一个小铁车还推不了机器和过多的管子,感到很别扭。这时候,村里在砖瓦厂里当电焊工,曾焊接制作过地排车的一个小伙子,觉得如果焊接起地排车,把机器、管子就可全放到车上,用牛或人拉着既省力又方便。于是,他就辞职回家了,购买了电焊机和铁件,把房子直接改通到大街上,专为乡亲们焊接、制作地排车,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真红火了好一阵子,常常供不应求,他晚上挑灯夜战,使乡民们大都有了地排车,标志着地排车在老家真正走进了家庭。当时的乡间小路上,只要地排车能通过的地方,就常会见到它的影子。记得那时因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几户分到一头牛,轮流着用牛拉着装着机器、管子的地排车浇果树、浇大姜,真方便。即便牛用起来不方便,用人拉着地排车也比用小推车方便多了。把机器、管子直接装到地排车上不用卸,想浇哪里的地就直接拉过去,浇完后,卷卷管子拉回家就行了,放家里也不用动,下次再浇还省事。地排车就是当年乡民发家致富的不会说话的功臣。那时候的铁制地排车也用过了好多年,偌大个村子里的地排车,真是一个不小的车队,也成了乡村里一道道靓丽的风景。新世纪的钟声刚刚敲响不久,单位里委派我到沂蒙山区参加培训。期间,我听说过当地有一个拉地排车暴富的人。后经打听,这人叫王廷江,是临沂市罗庄区沈泉庄村人。他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是靠拉着地排车卖陶瓷产品积攒了第一桶金。后来,将个人资产全部捐献给村集体。村民们看他真行,就选他当书记,王廷江不负众望,带领全村父老乡亲共同致富,使集体资产达数十亿,旗下拥有几家实力雄厚的公司。听到这个喜人的消息,我感到精神为之一振,就动了采访他的念头。培训学习之余,我专程赶到王廷江所在的公司,决意采访这位受到几届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的名人。结果一进公司就吃了“闭门羹”,保安层层站岗把关,我向他们解释来访的目的,不为别的,就为采访,他们还是以领导开会为由,将我拒之门外。后来,我又有一次到临沂的机会,想顺便采访王廷江。还是如上次几乎一样的方式被拒。不过,我这次又听到了王廷江发展的新消息:说是王廷江低于一亿资金的项目不投。真是做大了,大气!此后我想,一个拉地排车的人竟能发展到这种地步,这么厉害?我虽说没有见过这个曾经拉地排车的人,但我到过他的公司,有过这段采访未成的经历,我也永远记住了王廷江拉过地排车的那段经历,这就足矣!从此,地排车在我心目中的地位也不一样了,渐渐高大、宽阔起来,地排车也可以走向辉煌之路。地排车是时代的产物。如今,地排车已被拖拉机、三轮车等取代了,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远去了。而地排车曾为人们所做的贡献,人们不会忘记;用地排车发家致富的那段不寻常的经历,一直留在人们心中,挥之不去。(图片源自网络)《当代散文》由山东省散文学会主办,散文双月刊,主要发表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欢迎山东籍散文作家申请加入山东省散文学会。山东省散文学会常年举办各种散文活动,为作家提供图书出版服务,欢迎联系。投稿邮箱:sdswxh

.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586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