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机

新时代铁路榜样丨杨忠鹏后勤战线冲锋的

发布时间:2023/3/7 0:06:33   
04:17

什么是奋斗?

每个人的答案不尽相同

在杨忠鹏的人生轨迹里

奋斗不是响亮的口号

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工作

完成每一个任务

履行每一项职责中彰显“铁牛号”精神

杨忠鹏,哈尔滨生活段营销管理科副科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杨忠鹏主动承担口罩生产线采购任务,辗转千余里、13座城市,到访16个厂家,仅用6天时间就把生产设备和物资运了回来,促使生产线迅速建成投产,口罩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铁路各个岗位。

4月27日,在绥化后勤综合保障基地,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生活段营销管理科副科长杨忠鹏手拿烙铁,一丝不苟地维修口罩点焊机。重启后,机器运转正常。他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一如当初看到这里生产出第一只口罩时的模样。

栉风沐雨,院落中那尊“铁牛”雕像,埋首奋进的姿态越发生动。基座上,由吕正操将军题写的“铁牛运动发源地”七个大字熠熠生辉。

“铁牛号”精神代代传

这里是“铁牛号”精神的发源地。71年前,“铁牛号”机车从寒地黑土驶出,“为国分忧、艰苦奋斗”的“铁牛号”精神响彻全国。“不管时代如何变迁,‘铁牛号’精神始终激励着铁路人忘我奋斗、勇于担当。”杨忠鹏坚定地说。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杨忠鹏用实际行动证明:虽然时代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铁路人的根本宗旨和奋斗目标没有改变,“铁牛号”的进取精神、负责态度、工作作风也没有过时。

杨忠鹏出生在铁路世家,爷爷曾参与绥佳铁路复线建设,父亲是哈尔滨工务机械段的轨道车维修“大拿”。父亲常年在外施工,一年回不了几次家。父亲背着挎包远去的身影,成为杨忠鹏儿时的深刻记忆。

年,大学毕业的杨忠鹏进入哈尔滨生活段,他先后在厨师、门卫等岗位实习。因为工作认真踏实、思维敏捷,他很快就脱颖而出。年,他被调到公寓管理科工作,负责管理管内38个公寓。

哈尔滨局集团公司管内的行车公寓很多,北至“中国北极”漠河,东抵“中国东极”抚远。公寓管理科的4名职工每个月要在管内查访一遍。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了路上,杨忠鹏觉得十分可惜。

“为什么不在各个公寓安装摄像头,再利用段里调度指挥系统的集中管理优势,对公寓的重点部位进行监控,达到集中管理、实时监控、随时抽查的效果?”杨忠鹏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数字化管理的想法得到了段领导肯定,不过,段领导还是强调“成本要控制”。

“设备安装费能省下,我们可以自己动手。”杨忠鹏找来了老朋友、电工辛哲。两个人背着工具,历时两个月,行程1万多公里,安装摄像头多个。

年,监控系统全部安装调试完成。如今,在该段调度大厅里,一块大屏幕可同时显示所有公寓的监控画面。工作人员轻点几下鼠标,就可以随时抽查每个公寓的厨房、走廊、前厅等关键位置的情况。

“跳出两根钢轨”搞营销

年,“铁牛号”精神的发源地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绥化机务段原址改为绥化后勤综合保障基地。“跳出两根钢轨谋发展”,随着“铁牛源”系列产品悄然走俏,这里逐步成为黑龙江最大的劳保用品生产基地。

年,杨忠鹏走上段营销管理科副科长岗位,负责哈尔滨生活段产品的销售、管理和营销分析等工作。

公寓管理和营销管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杨忠鹏以往积累的很多经验都要清零。他又当起了学生,每天下班后,就在办公室里学习价格管理学及市场经济学,以及化工知识、原料材质等专业知识。

哈尔滨生活段生产的工作服、劳保用品、洗涤剂等,主打路内市场,推出的“铁牛源”品牌,涉及香皂、洗衣液、方便袋等产品。但是,杨忠鹏不满足于计划内的订单,常常通过电话向各单位咨询需求情况。了解到哈尔滨工务机械段有订制特种作业服的需求,他根据对方提出的样式、材质以及功能性等要求,反复设计修改,扩大衣袋、增设挂件、反光条,推出了首批特种作业工服。这次尝试,为哈尔滨生活段赢得了万元的收入。

近年来,哈尔滨生活段还推出“寓生源”红肠等副食产品。

年,杨忠鹏依托营销及网络软件的专业知识,积极推进网上商城建设并开展营销活动。他利用网上商城销售的货物品类多达余种,至今销售额已突破万元。

接触经营工作后,杨忠鹏发现营销管理最关键的是控制成本和创造利润。他苦心钻研,研究生产经营方式,从销售金额及原料使用情况倒推成本核算单,成功推算出多个产品的核算单:明确产品配方构成,标注产品参数构成。他带领工作人员采用更换生产原材料、降低消耗等举措,一举节约成本近50万元。

公里外运回一条生命线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口罩成了最紧缺的物资。1月31日,正在外站检查的杨忠鹏突然接到任务:“马上去南方采购一条口罩生产线,10天内要形成生产能力,保障哈尔滨局集团公司一线职工需求。”

杨忠鹏一夜未眠,在网上查询了口罩机的结构、型号,了解到口罩机分为切片机、点焊机和气泵,生产需要熔喷布、挂绳等原材料。

2月1日,杨忠鹏乘飞机抵达江苏省常州市,再转乘汽车赶往上海。当晚,他联系到切片机的卖家——一台二手设备,价格为8.5万元。杨忠鹏当即交付定金。卖家允诺,3天后可来取货。

一路向南,杨忠鹏忧心忡忡。这几天里,他又前往南通、泰州等地采购熔喷布、无纺布等原材料。最终,杨忠鹏在苏州市吴江区以每吨7.5万元的价格采购到无纺布和熔喷布。

2月3日22时,刚刚返回上海的杨忠鹏接到了切片机卖家的“有很多人都想买这台机器,请你们动作再快一些。”

杨忠鹏连夜跑到卖家所在地,守着这台切片机直到天亮。

运走切片机,杨忠鹏又连夜赶往常熟,采购点焊机,最终订下了20台。

点焊机需要到常州取货。受疫情影响,高速公路拥堵长达十几公里。杨忠鹏当机立断,转乘火车前往常州。看着当时列车乘务员戴着款式不一的口罩在车厢里穿梭、服务,杨忠鹏的“牛劲”上来了——“一定要把口罩机买回来”。

2月6日1时许到达常州后,由于当地宾馆关闭,杨忠鹏在气温接近零摄氏度的情况下,一个人徒步1个多小时,赶到卖家驻地附近,一直等到天亮。

当日上午,杨忠鹏如愿将20台点焊机运走。至此,所有设备都采购完毕,他终于长舒一口气。

2月7日18时许,杨忠鹏星夜赶回哈尔滨,直接赶往绥化后勤综合保障基地。

经过一夜的组装、调试,2月8日10时,第一只口罩从生产线上诞生。从采购到投产,杨忠鹏提前两天完成了任务。伙计们欢呼雀跃时,杨忠鹏只想找个地方好好睡上一觉。

按照哈尔滨局集团公司一线职工数量,每天需要近10万只口罩,每周需要70万只口罩。这条生产线的到来能够及时缓解一线职工的需求。

农历正月十五,杨忠鹏依然守在口罩生产线旁。“我没事,一切都好。只有大家都平安,咱小家才平安……”杨忠鹏这才和妻子讲述自己的出差经历。他说得轻描淡写,妻子却听得泣不成声。“别怕,在家等我,就快回去了。”他说。

如今,在杨忠鹏和工人师傅们的精心呵护下,这条原本最多生产万只口罩的生产线已生产口罩余万只,全部送到了抗疫一线,称得上是“功勋机器”。

站在“铁牛”雕像前,杨忠鹏说:“从最艰难的日子挺过来了,我们的付出有了成效。”此刻,绥化后勤综合保障基地内梨花怒放,扑面而来的气息让他感到无比温暖。

青春在奋斗中闪亮

精神在奋斗中传承

“铁牛号”精神

没有因时代的更迭而褪色

反而愈加闪亮

它承载着光荣与梦想

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铁路人

为国家、为铁路事业奋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363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