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焊机 >> 焊机介绍 >> 致敬榜样中铁四局熊秋虎焊将mid
榜样是一面旗帜,是一个标杆,是植根于人们心底的精神力量。近年来,中国中铁各业务板块与领域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榜样,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领广大干部员工强化使命担当,践行“中国建造铁肩担当”的企业使命,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献礼,中国中铁职工之声开设《致敬榜样》专栏,对身边的先进榜样进行集中宣传报道,深入讲述他们坚定信念、忠诚履职、担当作为的奋斗故事。
“焊接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职业,必须时刻把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牢记在心,这样才能做出无愧于心的精品工程。”这是熊秋虎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言出必行,行之必果。自年参加工作至今,在17年的工作中,他始终奋斗在技术革新工作的第一线,先后参与石济铁路黄河大桥、玉磨铁路元江特大桥、引江济淮淠河总干渠钢渡槽等40余项国家重大工程的焊接工作,不断攻克技术难关,改进焊接技术工艺60余项,为企业节支近万元,是同事敬佩的技术榜样。
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出色的工作能力也让他身兼多项荣誉,先后荣获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国际焊工大赛安徽省选拔赛优秀选手奖、中铁四局“十大杰出青年”、以及公司“首席职工”等荣誉。
“就是靠着这股钻研的劲头
终于迎来解决难题的曙光
”年,公司负责建设的上海虹桥机场钢结构网架项目全面开工,熊秋虎任拼焊组负责人。由于负责焊接的网架钢柱支腿属下部结构,其作业加工进度直接影响工期进展。当时,刚刚踌躇满志来到建设现场的熊秋虎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构件质量控制问题。
“传统V型焊接方式钢材消耗量大,操作手续繁杂,容易融入空气,进而导致构件的强度和硬度大打折扣。”回忆起当时的场景,熊秋虎记忆尤深。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熊秋虎夜以继日查阅近百篇焊接技术文献钻研理论知识,不断向同行业优秀技术人员咨询取经。那段时间,同事们经常看到熊秋虎在项目部的职工书屋埋头到半夜,一本本专业书籍铺满桌面,手里时刻攥着一支铅笔随时做着记录。就是靠着这股钻研的劲头,终于迎来解决难题的曙光。
在机场铰接钢立柱焊接毫米厚T型角焊缝全熔透过程中,他发明了“U型少”坡口,平均为每个构件节省50公斤焊丝,节省材料成本10万余元,也确保了焊接过程空气渗入在可控范围之内,大大加强焊缝强度,为构件的整体稳定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争先是刻在骨子里的基因
怎么能在进度上落后!
”年,宁波北环甬江特大桥工程成功摘得“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的殊荣,其出色的工艺操作模式、优质的工程质量至今仍被工程人津津乐道,该项目也是熊秋虎钻研技术、磨砺工艺的一块亮眼的“磨刀石”。
在宁波北环甬江特大桥钢结构部分焊接中,由于焊接工艺与构件的特殊性,导致现场箱梁供应滞后。
作为焊接作业负责人,熊秋虎坚定地说:“作为四局人,争先是刻在骨子里的基因,怎么能在进度上落后!”
解决箱梁拼装焊接进度缓慢的关键,是要找准哪里出了问题。由于现场作业采用的是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工艺,焊缝位置多为立焊、仰焊且为箱室内焊接作业,桥位焊接面临高空、高温、风速大等阻碍因素,出现了焊缝气体渗入结构不稳定的难题。
为了保证焊接质量的稳定可靠,熊秋虎每天蹲守在封闭闷热的钢箱梁内,焊机终日不离手,反复试验探索新的焊接方式,经常中午都忘了回项目部吃饭休息。
凭借对技术的执着思考和职业使命感,问题终于出现转机。经过30多次的试错摸索,他成功发明炭弧气刨工序,通过瞬间起弧受热来寻找剔除金属气体,攻克了宁波北环甬江特大桥制造过程中大构件拼装及焊接难题,这项工程因质量过硬,先后荣获“鲁班奖”和“詹天佑奖”。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
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
”谚语云: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在工程建设行业,团队协作是必不可少的。
为了把整个班组凝聚在一起,提升焊接班组整体工作能力和操作效率,熊秋虎利用晚上下班休息时间把班组成员召集起来,充分发挥老技术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毫无保留地手把手示范焊接规范,耐心讲授技术要领和注意事项,往往“口若悬河”,嗓子都哑了。
年7月1日,正式合龙的玉磨铁路元江双线特大桥受到国内外的高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