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机

锂电设备行业分析海外扩产,打开设备企业二

发布时间:2022/11/13 20:34:57   

(报告出品方/作者:广发证券,代川,朱宇航)

一、日韩厂商积淀深厚,国内快速追赶,技术反超在望

锂电池设备作为生产工艺设备,直接决定了锂电池的品质和一致性。锂电池按照形态可分为圆柱电池、方形电池和软包电池等,其生产工艺有一定差异,但大体上其工艺流程可分为前段工序(极片制作)、中段工序(电芯制作)以及后段工序(化成分容及电池组装)。

锂电前段工艺的内容是极片制作,主要工序包括搅拌、涂布、辊压、分切、制片、模切等过程,对应的主要设备包括真空搅拌设备、涂布设备、辊压设备、分切设备、制片设备、模切设备等。

中段工艺的内容是电芯制作,主要工序包括卷绕/叠片、入壳、点焊、烘烤、注液、封口、清洗等过程,对应的主要设备包括卷绕设备、叠片设备、入壳设备、滚槽设备、封口设备、焊接设备等。

后段工艺的内容是电池组装,主要工序包括化成分容、pack组装等过程,对应的主要设备包括化成分容柜、激光点焊机等。

(一)日韩锂电设备厂商偏于专机,积淀深厚

与锂电池竞争格局相似,全球锂电设备厂商主要为日韩企业与中国企业,日韩锂电设备厂商起步相对较早,而受益于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内锂电设备厂商近些年一方面在研发上大幅投入,在技术实力上不断追赶;另一方面实现了规模的快速扩张,在规模上实现了全面的碾压。

韩国锂电设备厂商产业发展积淀较为深厚,专攻分段专机。锂电前道设备主要生产厂商有韩国PNT、韩国CIS、日本平野等。其中,PNT与CIS产品主要覆盖涂布、辊压、分切环节,日本平野主要生产锂电池涂布设备。中段环节的卷绕机主要生产厂商有日本CKD、韩国高丽机电、日本皆藤、美国希尔顿工业、瑞士MetarMachines等。韩国PNE主要为后道锂电池化成分容设备生产厂商。此外,德国Manz与韩国DA的锂电池生产设备会涉及到不同的生产环节,其中德国Manz设备包括锂电池生产环节前道的模切设备,中道卷绕与叠片设备;韩国DA涉及到的锂电设备生产环节相对较多,包括前道的模切,中道的叠片、焊接、注液,后道的检测、pack。(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二)国内厂商技术快速追赶,建立整线能力

1.锂电产线前道设备对比—以涂布机为例

锂电池生产中,涂布机能够将正负极浆料分别均匀地涂覆在金属箔表面,经自动烘干后制成正负极极片。涂布机是前段工序中价值量最高的核心设备,其性能更是影响锂电池一致性、循环寿命、安全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涂布机方面,国产设备性能赶超日韩。对比国内涂布机领域领先企业(先导智能、赢合科技)的涂布机产品与日本、韩国锂电行业龙头企业(韩国PNT、CIS;日本平野)涂布机的产品性能得出:最大连续涂布速度方面,国产涂布机(-m/min)超越了韩产涂布机(平均85m/min),但相较日产涂布机(m/min)仍有一定差距。最大涂布宽度方面,国产涂布机相关参数(/mm)全面超越日韩设备(平均mm左右)。集采厚度方面,先导智能涂布机(4微米以上)相较于韩国PNT涂布机(6微米以上)能够涂布厚度更薄的基材。涂布精度方面,国产涂布机的涂布精度为±1-1.2%,相较于韩系涂布机±1.5%的精度更高。

2.锂电产线中道设备对比—以卷绕机为例

锂电池的中段设备较前段更加强调个性化,对工序的精度、效率、一致性要求非常高。针对下游厂商生产的锂电池技术路线存在方形、圆柱、软包的差异,中段设备会分别使用卷绕机或者叠片机。由于生产效率高、产品一致性高等优势,卷绕机应用更为普遍。因此,卷绕机是中段工序中最关键的设备之一。卷绕机方面,国产设备生产稳定性与日韩设备仍存差距。先导智能卷绕机的卷绕最高线速度相较于日本CKD卷绕机较高,对比韩国高丽机电的设备效率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3.锂电产线后道设备对比—以化成分容设备为例

化成分容及检测系统是后段工序中最关键的环节。化成工序是通过充放电方式将其内部正负极物质激活,使得电池充电活化。分容工序是在化成之后,对电池进行充放电循环并检测电池各项参数,根据测量参数对电池进行配组。锂电池的化成分容过程中,对充放电电压和电流的要求非常严格,电压的高精度控制可以避免电池过充过放,提高节电水平。

化成分容设备方面,国产设备与韩系设备性能基本持平。电流控制精度方面,先导智能化成分容柜相关参数为±0.05%FS,韩国PNE化成分容设备相关参数为±0.10%FS,国产设备相较韩系设备更胜一筹。电压控制精度方面,韩国PNE化成分容设备的参数为±0.04%FS,先导智能化成分容柜的参数为±0.10%FS,韩系设备更具电压控制精度的优势。

二、日韩厂商发展平缓,国内实现规模碾压,势头强劲

(一)业务规模—国内企业全面赶超

国内锂电设备厂商已在规模上实现对日韩的超越。从产品含有锂电设备厂商的总收入规模来看,国内锂电设备龙头先导智能已经在整体业务规模上实现了对其他主要经营锂电设备业务公司的超越,赢合科技、杭可科技、利元亨等国内规模较大的企业同样在年实现了对日本CKD(主要由于CKD锂电设备相关业务占总收入比重较低,日本CKD未将锂电设备专门分类,口径为其自动化设备业务收入)以外的日韩锂电设备上市公司的超越。

且国内锂电设备厂商业务集中度更高,成长性更强。锂电设备业务板块方面,国内企业相关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例远超日本、韩国企业,并且在规模上同样与日本、韩国企业拉开差距。根据Bloomberg、Wind数据,海内外上市的主要锂电设备厂商中,先导智能锂电设备收入规模最大,年锂电设备收入规模达10.78亿美元,为全球唯一一家锂电设备收入规模达到10亿美元以上的公司;其次为赢合科技,锂电设备收入规模7.61亿美元;日本平野为年锂电设备收入最大的海外锂电厂商,涂布机收入达2.43亿美元。

从近些年锂电设备业务收入的增速对比来看,国内企业年锂电设备的收入基本上相较于年皆实现了翻倍以上的增长,而日韩企业锂电设备规模的增长相对较为平缓。

(二)产能弹性—国内企业人员快速扩张

以人数作为侧面反应产能的指标来看,国内企业在产能上具备更大优势。根据Bloomberg、Wind数据,海外企业中,除了整体规模较大且锂电设备占比仅有12%左右的日本CKD总人员较多,达到人以上外,单其自动机械装置(锂电设备包含在内)业务人员规模仅余人;其他以锂电设备业务为主的企业人员数量规模皆较小,且其中韩国PNT与CIS人数根据所披露的较为久远的数据,在10年前皆不超过人。而国内企业近些年跟随国内电池厂扩产的步伐进行了快速的人员扩张,其中先导智能年年底人数已达到人,利元亨与赢合科技人员数量分别达到人与人。

从人数增长的维度对比,国内企业人数增速同样远超日本企业。根据Bloomberg、Wind数据,日本的平野与CKD,-年,员工总数仅微幅增长,而国内企业-年人数复合增速处于较高水平,表明国内企业近些年产能扩张的幅度较大。

考虑到韩国企业员工数据的缺失,我们再来对比企业每年的员工薪酬支出,国内企业员工薪酬支出规模与占收入比重皆明显高于海外。根据Bloomberg、Wind数据,同样可以看出,国内企业员工薪酬支出除了杭可科技外,最近三年每年增速水平皆较高,尤其在21年,员工薪酬支出同比增长基本实现翻倍。海外企业则仅有PNE在21年的薪酬支出相较于18年有了将近翻倍的增长,其他企业每年平均薪酬增速皆较平缓。我们认为,从当前新能源车产业快速发展的趋势来看,具备更大产值规模与产能弹性的企业承接快速增长的订单需求能力更强,有望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建立更强的竞争优势。(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三)盈利能力—国内企业潜力更强

从盈利能力的维度对比,虽先导智能作为全球龙头实现了对日韩企业的超越,但其他国内公司目前销售净利率水平略低于日韩企业。我们认为这主要由于国内企业当前正处于产能大幅扩张与产品研发投入阶段,前期投入较大,净利率暂时性受到影响,未来潜在的提升空间较大。

在毛利率方面,国内企业盈利能力更强。对比海内外锂电设备厂商毛利率,国内企业毛利率相对更高,并且考虑到订单质量的提升与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毛利率未来有可能进一步提升。海外企业毛利率则长期处于不到30%的水平。

期间费用方面,日本、韩国企业的费用控制更加优秀。根据Bloomberg、Wind数据,年韩国PNE公司、韩国PNT公司、韩国CIS公司销售费用率极低,日本平野销售费用率也大幅低于国内企业,国内锂电设备厂商近些年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基本保持在较低水平,除日本CKD外,皆在10%以下;研发费用率同样,除韩国PNE年研发费用率达到5%,其他海外锂电设备公司研发费用率皆较低。

我们认为海内外企业毛利率与费用率的差异可能有两大因素:1.日韩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外协环节更多,公司主要把握更为核心的环节,因此毛利率偏低,而所需要的员工也更少,因此费用率同样较低,我们认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海内外企业员工人数差距过大的原因。2.海外企业无论是在产品技术方面,还是客户方面,积淀都更加深厚,因此销售费用与研发费用皆相对较低;而国内企业正在跟随电池厂扩产的步伐快速进行产品研发投入与人员扩张,因此各项费用率偏高。我们认为随着国内企业未来收入规模继续保持快速上升,规模效应下,国内锂电设备厂商的期间费用率有望下降,彼时具备更强的综合盈利能力的国内锂电设备厂商具有更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海外客户扩产大潮渐进,出海为必然选择

(一)全球新能源车终端高景气,沿产业链传导

从终端需求来看,新能源车需求加速提升,高景气传导至锂电设备产业。国内市场,根据中汽协,21年全年,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约万辆,渗透率为13.40%,新能源乘用车累计渗透率15.52%,同比分别提升8pct与9.34pct。22年前4个月继续保持高速提升趋势,22年4月新能源汽车销量29.9万辆,同比增长45%;渗透率达到25.32%,同比提升16.16pct。回溯往年新能源车销量渗透率的情况,年度销量渗透率基本呈现每年同比增加0至2pct的小幅提升,月度销量渗透率大致呈现从年初至年末环比提升的趋势。在年,自1月开始,新能源车月度销量渗透率便接近往年12月的高点,随后渗透率环比持续提升,月度销量渗透率的同比增幅基本保持在5-10pct的高水平。

从全球来看,年新能源车销量渗透率同样呈现加速提升的趋势。根据Bloomberg,全球21年新能源车销量为万辆,同比增长%,1-12月各月销量渗透率基本同比提升5-10pct左右,相较于往年增幅扩大,至年12月,全球新能源车销量渗透率已到达17.85%。

其中,欧洲主要国家的新能源车渗透率较高,20-21年持续快速提升。欧洲新能源车开始大规模铺开的时间相对较早,根据我们统计的主要欧洲国家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数据(统计口径为德国、美国、英国、法国、瑞典、意大利、挪威、荷兰、奥地利、比利时、丹麦、芬兰、冰岛、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瑞士,共计17个国家与地区新能源汽车销量之和与其新能源汽车的整体渗透率),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与渗透率已开启大规模的提升,21年继续高速增长,销量为万辆,同比增长74%。对比欧洲新能源车产业化进程,我们认为国内的新能源车产业化序幕开启后,渗透率有望持续保持快速提升趋势。

美国当前新能源汽车销量渗透率较低,未来有较大提升空间。当前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渗透率较低,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根据Bloomberg,年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2.56万辆,汽车总销量约万辆,渗透率仅为2.25%,年美国新能源车销量渗透率有所提升,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6万辆,同比翻倍,渗透率提升至4.4%。

根据国际充换电网新闻,当地时间年8月5日,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签署行政令,希望到年美国市场上销售的新车中,一半以上是零排放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氢燃料电池车。在拜登签署该行政令后,通用汽车、福特和Stellantis共同发表声明称,他们将共同致力于到年实现电动汽车销量占新车总销量的40%~50%。这里提到的新能源车包括纯电动汽车(BEV)、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以及插电式混动汽车(PHEV),未来美国新能源车产业化进程有望加速。

(二)海外扩产节奏预计渐恢复,增量不容忽视

从电池厂扩产需求来看,海外电池厂扩产规划进度相对慢于国内,有望紧随国内扩产高峰形成增量。根据国内的电池厂的规划,通常扩产项目的建设期为2年左右,当前规划的项目多在年开始达产;而从海外的扩产规划来看,受到疫情的影响,20年与21年扩产落地节奏缓慢,为了追赶下游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增长趋势,预计在年扩产节奏有望恢复。

海外电池厂扩产战线更久,部分电池厂将产能规划展望到年,总产能规划达1TWh以上,支撑长期新增需求。例如根据韩联社,SK计划在、、年的产能分别达到85GWh、GWh、GWh;Northvolt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240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