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机

城市与乡村处处新光彩

发布时间:2022/12/1 17:00:00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首选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东莞乡村振兴样板——滘联社区,起龙广场环境优美、绿树成荫。受访单位供图

韶关南雄市珠玑镇里仁村,留守妇女在生产车间组装电焊机。受访单位供图

绿水蓝天、古树亭台,在东莞万江街道滘联社区,村民在家门口即可打卡滨江景观休闲带;平安东莞,保卫你我,随着东莞高位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这座千万级人口的城市有着牢靠的安全屏障;书香东莞,品质文化,在东莞街头的城市阅读驿站,市民可随时与图书“约会”……

东莞的发展和变化,让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一照进现实,让小康社会的底色更足。

达则兼济天下,东莞对口帮扶韶关、揭阳、昭通工作成效显著,数十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一幅幅小康生活美好画卷,在东莞和对口扶贫地区展开。

●施美龚名扬郭文君李玲玉

乡村振兴绘就小康生活底色

盛夏的傍晚,在滘联社区东堤路旁的贤和农庄内,店员正忙碌着。再过数小时,村内的年轻人、工厂工人、外地游客就会陆续来到农庄就餐。

“贤和农庄年9月开业,是滘联社区第一家农庄。以前我们村基本都是泥巴路,路灯覆盖率只有10%。村民都搬走了,更别提有农庄了。”滘联社区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贤和农庄的热闹场景是滘联社区推进乡村振兴结出的硕果之一。近年来,曾以“脏乱差”闻名的东莞次发达村滘联社区,借助东莞市美丽幸福村居示范点建设等政策东风,全面推进人居环境提升,积极招商引资推动产业振兴,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年,滘联社区总收入万元,比年的万元涨了近5倍。三航科技制造中心、智能高科产业园和新茂智谷产业园落户滘联社区,三大产业园建好后预计为社区每年增加多万元集体收入,为社区村民带来更多的就业,吸引更多的人才入驻。

如今的滘联社区,沥青路平坦宽敞,庭院整洁美观,街头小景随处可见。小桥流水、岸绿堤美、龙舟竞渡、粤韵悠扬的岭南水乡画卷又回来了。

全域乡村振兴下的东莞,类似滘联社区的小康故事上演了一遍又一遍:

在高埗镇宝莲村,7家规上工业稳定生产,近年还引进了一个大型外资项目,建起3座优美的公园,弹丸之地织出了一幅“寸土寸金”的小康画卷。

在企石镇铁岗村,通过加快厂房建设、推动就业扶贫、改善人居环境等,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新农村,多年的古村美丽变身。

在麻涌镇麻一村,通过发展都市农业、推进城市更新、提升基础设施,集体收入提高了,村容村貌提升了,焕新环境重现“香飘四季”。

在望牛墩镇朱平沙村,通过引进优质项目,精细整治人居环境,4年间村收入增长近3倍,住房保障、就业帮扶、民生福祉精准到户,让村民有所居、有所为、有所盼……

东莞市农业农村局的一组数据映射出东莞推进乡村振兴富民、惠民的大美图景:今年上半年,全市村组集体经营总收入.9亿元、纯收入97.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2%、19.6%;全市累计建立起涵盖个项目、总投资额亿元的乡村振兴市重点项目库;50个特色精品示范村建设落成,70个特色精品村创建启动;开展“万企兴万村”“广东扶贫济困日暨东莞慈善日”等活动,多渠道引导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市内帮扶和美丽乡村风貌提升行动。

环境好了,产业兴了,人心齐了,村民富了。市农业农村局表示,接下来将出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行动方案,统筹推进存量农房微改造、美丽乡村风貌带建设、美丽宜居村和特色精品村创建等工作,力争今年底前每个镇街建成8公里的美丽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与此同时,完善村组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城市更新的政策指引,修订镇村产业升级办法,完善“两个平台”的合同、债权、违约金、土地使用情况台账等管理功能,密切监测集体经济运行,推动落实集体建设工程招投标、违约金管理制度。出台《关于巩固拓展市内帮扶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配套制定推动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1+N”政策体系,接续开展市内帮扶,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文化滋养提供小康精神动力

乡村环境更美,城市居住环境更好,东莞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富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获的不仅是物质文明的胜利,更是精神文明的成长、人民精神力量的增强,包括文化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高质量发展,汇聚成百姓全方位的幸福感、获得感。

在东莞市长安镇的乌沙小学,老师正指导学生表演粤剧《扈家庄》,孩子们身穿剧服头戴头饰,动作和唱腔都有模有样。这是该镇“粤剧进校园”活动今年的最新成果。

去年9月开始,孩子们利用每周两节大课间时间进行排练,如今已可以完整演出。出演该剧的是一到五年级学生,通过“粤剧进校园”提升他们对粤剧的兴趣,积累一定的粤剧基础后,今后能继续深入学习。

东莞市戏曲文化历史悠久,是粤剧艺术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著名的“粤剧曲艺之乡”,全市粤剧氛围浓厚。“南国红豆”正代代传承,为东莞建设“品质文化之都”厚植文化底蕴。

除了传统文化焕发新精彩,东莞不断提升的公共文化服务让文化惠民的脚步走得更为坚实。

在东莞市中心鸿福路边上,车水马龙,东莞图书馆的外观刚劲而充满现代感。阳光透过玻璃外墙洒入大堂,“知识惠东莞”红色挂幅高高悬挂,分外显眼。东莞图书馆副馆长莫启仪还记得,年在参与新图书馆筹建整理资料时,看到当年老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把书籍送到乡间田头,用知识帮助当地农民开展种养产业的老照片,“这是真正打通知识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如今,“书香东莞”建设有了大幅提升。东莞图书馆通过总分馆体系、图书流动车服务站、基层服务点、城市阅读驿站、绘本馆等建设,打造高品质公共文化空间。全市实现“一馆办证,多馆借书;一馆借书,多馆还书”,即便在受疫情影响期间,线上服务也从不间断。

目前,东莞的图书馆不仅渗透到社区一级,在人来人往的地铁二号线鸿福路站、街巷边的体彩医院,都能找到借书和阅读的地方。

王晓晴是设立“街巷里的图书馆”的体彩店负责人,店内图书角有近册图书,这些书由东莞市图书馆配送,可以与全市图书馆通借通还。“图书角既提升了体彩店形象,也增加了服务元素。”她说。

此外,越来越多的文化志愿者、阅读“点灯人”和推广大使,让越来越多人喜欢阅读,感受书香,姚菲菲就是其中之一。年以来,她成了东莞最活跃的阅读推广人之一,先后举办了多场线上线下阅读推广活动,受到很多读者欢迎。

今年“世界读书日”期间,东莞图书馆启动“我+书房”家庭图书馆试点建设,在全市招募成员馆。这一设想是以家庭为中心,以书房为载体,邀请邻居或亲友共读、交流,使家庭能够以书房作为小且精致的图书馆服务形态,实现自助、互助和共享。

姚菲菲入选了首批成员馆,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豌豆花”,名字源于中国经典儿童诗。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她到东莞图书馆借了50本书,分两次搬回家,多是有思想性、启发性的少儿绘本。她希望通过自己的“豌豆花·悦读会”读者群以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259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