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焊机 >> 焊机前景 >> 滴血的中国机床制造业在艰难的爬行中倒下
滴血的中国机床!
不得不说,机床作为万机之母,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国家一直亏欠着她。改革开放40年,就机床行业来看,投入数量不过区区数百亿人民币。中国机床行业虽然渡过了哺乳期,但仍处于需要国家从战略高度悉心照料的青少年成长期。但国家层面只做了缩手缩脚的有限投入,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也走了一些自伤筋骨的弯路,让这个代表国家工业水平、国防工业基石、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行业,逐步成为一个营养不良的产业。
老无所依
济南铸锻所4月份正式破产,寿年63岁。当年曾经是机械工业部的一类研究所,创出了无数辉煌。早在年铸锻所就编制完成了中国第一套铸锻机械方面的国家标准,使这个行业第一次有了国家标准。它也是诸多行业发展的发动机,曾经为小鸭集团公司研制的滚焊机,用于生产滚筒洗衣机电机钢板外壳,完全替代了意大利进口设备;90年代初,铸锻所受鲁光灯具厂委托,研制了中国第一台数控折弯机。还有第一台液压传动剪板机、第一台模锻型磨擦压力机、第一台数控激光切割机、第一台数控激光焊接机等。几十多年来,济南铸锻所创造了太多的国内第一,是业界重要的顶梁柱。
解放前来自于河北交河县、献县一带的小资本业主在济南开办的工厂,成为济南市铸造业形成和发展的工业基础,这些力量是济南发展重工业的生力军,可以认为是济南重工业之母。而济南,当年机床制造王牌基地,从一机床到五机床,从车床、内外圆磨床到锻压机床,是显赫一时的机床集群。而随着铸锻所欠债无数,失血过多,安静倒下,如今几乎只剩下二机床孤家寡人。除了机床之外,济南的洗衣机、轻骑、棉纺等制造业也都是响当当的,高校人才资源济济,旅游资源也不少,加上四通八达的省会通衢地位,济南手里那么多的制造好牌,怎么就会打的稀烂?
济南铸锻所可以说是培养私企老板的摇篮,从铸造、锻造到清理设备。这些大批的大小老板,基本上是原来单位的技术或者销售。大家不断跳槽后成立一个个小公司,大肆挖走原单位的客户。新陈代谢能力不足,铸锻所只能像一颗老树,日渐枯萎,最终倒下。
年机床工具行业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亿元,而企业将近家,这意味着平均每家产值在亿元。-年机床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变化不大,都在多家左右。而在年暴涨至多家,增幅高达78%。而最近六年稳定在多家。作为定义设备行业的精度、速度和效率的母机行业,自身却畸形地产生了一大堆土豆企业。
而在更小的领域,例如电火花加工EDM领域,整个市场不过几十亿的产值,有多家公司,整合行业超过1个亿的企业,不超过4家。这种遍地开花的行业,相互降价,极大地削弱了整体行业的盈利能力,和研发力量。
这次倒下的锻铸所,在机械部98年撤销之后就归到国机集团,还成功改制。虽然背后有大山,但却照倒不误。看上去是否归到大央企,其实一点不重要。现在大连机床已经并入到通用技术集团,而沈阳机床的并购方案,也在进行之中。这种做法完全不符合国际上机床走专而精的路线。未来的路究竟如何,迷雾之中尚无确切答案。最近一段时间,尤其是近一年来,由于资金、市场等困难,许多企业纷纷被国企“拥抱”。这种像转手包袱一样地托管,恐怕只会拖延病情,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其实如果能够真的能够释放企业家精神,让地方国企回归市场机制,恐怕远比收归央企托管要强。
那些失去活力的院所,老无所依。而机床行业,同样是老无所依。
如果本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欢迎点个赞或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4082.html